
再力花
詳細描述
DETAILED DESCRIPTION
再力花
再力花(學名:Thalia dealbata Fraser):竹芋科、水竹芋屬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。葉卵狀披針形,淺灰藍色,邊緣紫色,長50厘米,寬25厘米。復總狀花序,花小,紫堇色。全株附有白粉。 花柄可高達2米以上,細長的花莖可高達3公尺,莖端開出紫色花朵,像系在釣竿上的魚餌,形狀非常特殊。

再力花為多年生挺水植物,草本。植株高100-250 厘米(植株中等大小,植株葉面高度60-150 厘米,但總花梗細長,常高出葉面50-100 厘米);葉基生,4-6片;葉柄較長,約40-80 厘米,下部鞘狀,基部略膨大,葉柄頂端和基部紅褐色或淡黃褐色;葉片卵狀披針形至長橢圓形,長20-50 厘米,寬10-20厘米,硬紙質,淺灰綠色,邊緣紫色,全緣;葉背表面被白粉,葉腹面具稀疏柔毛。葉基圓鈍,葉尖銳尖;橫出平行葉脈。
復穗狀花序,生于由葉鞘內抽出的總花梗頂端;總苞片多數,半閉合,花時易脫落;小花紫紅色,2-3朵小花由兩個小苞片包被,緊密著生于花軸;多僅有一朵小花可以發育成果實,稀兩個或三個均發育成果實。小苞片0.8-1.5 厘米,凹形,革質,背面無毛,表面具蠟質層,腹面具白色柔毛。萼片 1.5-2.5 毫米,紫色;側生退化雄蕊呈花瓣狀,基部白色至淡紫色,先端及邊緣暗紫色,長1.2-1.5厘米,寬約0.6厘米;花冠筒短柱狀,淡紫色,唇瓣兜形,上部暗紫色,下部淡紫色。蒴果近圓球形或倒卵狀球形,長、寬軸約為0.9-1.2至0.8-1.1厘米,果皮淺綠色,成熟時頂端開裂。成熟種子棕褐色,表面粗糙,具假種皮,種臍較明顯。2n = 12。
再力花具塊狀根莖,根莖萌芽生長為分株。再力花根系尤其發達,根莖上密布不定根,長10厘米根莖上可著生70-90根,不定根長50-90厘米,根上有側根,上層根側根尤其發達。再力花地下根和根莖的空間體量巨大,與地上部分相當。
原產于美國南部和墨西哥的熱帶植物。中國主要種植城市:???/a>、三亞、瓊海、高雄、臺南、深圳、湛江、中山、珠海、澳門、香港、南寧、欽州、北海、茂名、景洪。在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。好溫暖水濕、陽光充足的氣候環境,不耐寒,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漸枯死。以根莖在泥中越冬。 再力花適生區域包括:中國暖溫帶濕潤地區、暖溫帶半濕潤地區、暖溫帶半干旱地區、北亞熱帶濕潤區、中亞熱帶濕潤區、南亞熱帶濕潤區、邊緣熱帶濕潤區、中熱帶濕潤區、赤道熱帶濕潤區和高原亞熱帶地區。
再力花主要生長于河流、水田、池塘、湖泊、沼澤以及濱海灘涂等水濕低地,適生于緩流和靜水水域。從水深0.6米淺水水域直到岸邊,水可沒基部均生長良好。再力花喜溫暖水濕、陽光充足環境,不耐寒冷和干旱,耐半陰,在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。最適生長溫度為20-30℃,低于20℃生長緩慢,10℃以下則幾乎停止生長,能短暫忍耐-5℃低溫。0℃以下地上部分逐漸枯死,以根狀莖在泥里越冬。再力花繁殖系數大、生長速度快,水肥吸收能力強,植株相對高大等特性,對其它水生植物有強烈郁閉和侵擾作用,極易形成再力花單一優勢群落。
在已有研究的具有捕蟲能力的植物(食蟲植物和捕蟲植物)中,其捕蟲器是由葉變態形成的,且結構較簡單,常僅由一片變態葉形成捕蟲器,但再力花則是利用其花器官各部分的有機配合、協調來捕捉昆蟲。
2007年,田軍東等人為了深入了解及研究再力花的捕蟲行為,采取人工模擬昆蟲行為的方法,即利用牙簽模擬昆蟲的口器或身體,對花進行觸及,以觀察花受到外界觸及所產生的反應。模擬實驗分別是在在體和離體條件下進行的。
在體情況下,用牙簽觸及花的苞片,沒有明顯的反應。用牙簽撥動飾變雄蕊伸出的唇形結構,花沒有明顯的反應。將牙簽伸入飾變雄蕊群形成的筒狀結構中,撥動前述飾變雄蕊附生的兩枚細絲,在被觀察的花中,絕大多數沒有明顯反應,少數可觀察到花柱卷曲,從而將牙簽夾住。但當用牙簽觸及兜狀退化雄蕊上緣時,在被觀察的花中,花柱絕大多數迅速做出反應而卷曲,若飾變雄蕊群形成的筒狀結構中放有牙簽,牙簽可被花柱緊緊夾住,在陰雨且有一定強度的風的條件下,被夾住的牙簽也不能被吹落。
離體情況下,通過解剖再力花的花發現,觸及花的萼片、裂片以及唇形退化雄蕊、胼胝體退化雄蕊和可育雄蕊,絕大多數情況下,均不能引起花柱迅速卷曲,只有當觸及兜狀退化雄蕊上緣時,才會更有效地使花柱迅速釋放并卷曲。將夾有牙簽的花倒置,甚至用力搖動都不能使牙簽脫落,拔起牙簽時,可以明顯感到有阻力阻礙牙簽拔出。
此外,再力花不僅具有捕捉昆蟲的能力,它在水污染處理以及濕地的恢復與重建中也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,正逐漸成為濕地園林造景、人工濕地污水凈化等工程的新寵。
再力花有美麗的外表,其葉、花有很高的觀賞價值,植株一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翠綠而充滿生機,花期長,花和花莖形態優雅飄逸。
分株
播種
露地
栽植:圃地生產的栽植密度一般要大些,株行距可控制在1米×1米。觀賞栽培的密度應小些,以利快速成景,株行距可控制在0.6米×0.6米左右。由于再力花的地下莖粗壯,1年生植株的地下莖直徑就可達到3-4厘米,故栽植深度可達10厘米。
土壤:再力花對土壤適應性較強,無論在黏土、壤土或砂質土中均能生長。對土壤的肥力也要求不高,在貧瘠的泥土中也能生長,但最好能選擇肥沃、疏松、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壤進行栽種。
管理:露地春季分株后,由于氣溫較低,一般要求保持較淺水位或只保持泥土濕潤即可,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土壤溫度,以利萌芽。再力花生長季節吸收和消耗營養物質多,所以,除了栽植地施足基肥外,追肥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,日常肥可以三元復合肥為主,也可追施有機肥,施肥原則是“ 薄肥勤施”灌水要掌握“ 淺—深—淺”的原則,即春季淺,夏季深,秋季淺,以利植物生長。 再力花植株被蠟質,抗性較強,一般病蟲害很少發生。
盆栽
容器選擇:設施生產為了管理方便,同時也為提高商品價值,一般采取容器栽植方式。 容器一般應選擇高度和內徑都大于20厘米的水生植物栽植容器,如缸、缽、盆、袋等。 有時,為了植物造景需要,選擇容器時還需要考慮容器的質地與外觀等等因素。
栽植基質:再力花栽植用的基質可以選用湖塘的淤泥,也可直接選用田園土,特別是田園表土。 如用生土,在栽種時最好能混入一定量的有機肥作底肥。 如果用人工專門配制的營養土,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。 還可采取無土栽培方式,如采用水苔蘚、泥炭蛭石等基質,結合根部包扎法進行栽培。
栽植方法:再力花栽植時先在容器中放入占容器高度1/3-1/2深的栽植基質,然后將容器加水至容器高度2/3深的位置,便可結合分株進行種植。 種植時,一般將營養繁殖體栽種在容器的正中央,深度在5厘米左右。
光照管理:再力花是喜光植物,但也能耐陰。 在分株移栽后的1周左右,特別是帶葉栽植的應作適當的遮光處理,尤其是在夏季,由于栽植容器水層較淺,強烈的光照會使水溫很快升高,這對植物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,甚至會影響生存。
水層管理:容器栽植再力花的水層,春季以淺水為主,以利提高基質的溫度,促進生根發芽;夏季則以深水為主,以防水溫過高而傷害植株。 秋冬季適當控水,以利安全過冬。
一是侵占力強。再力花能形成高密度的植株叢,地上部分密度大、葉柄粗壯挺立葉片大、生長期長,地下部分同樣由根莖和根高密度占領生境,使得其它物種在地上地下都幾乎沒有生存空間,包括魚蝦貝螺等生物的生存空間;
二是繁殖速度快。再力花可營養繁殖和種子繁殖。營養繁殖通過根莖萌芽生發分株,營養繁殖一年可以達到7-12倍,在杭州西溪濕地,2007年在6米寬的河道兩側單叢或零星種植,三年后河道幾乎封閉。再力花的種子繁殖情況依據種植區域而異,在長江以南地區,種子成熟度高,秋季種子成熟后可隨采隨播。在其它地區,種子成熟度不足,發芽力低,主要依靠根莖繁殖;
三是化感作用。實驗表明,再力花的根莖葉浸提液對其它植物的萌發和幼苗生長產生抑制作用,其中根狀莖的抑制作用尤其顯著;
四是根除難度大。再力花為挺水植物,可以生長于水深60厘米的水域,營養繁殖體根莖生長在水下淤泥之中,化學或其它防控措施效果差,人工根除難度大。人工根除過程中根莖的片斷殘留仍然可作繁殖體長出新的植株,并快速繁殖擴大。再力花的這些特性導致在適生區種植再力花容易形成單一優勢種群,并大面積侵占水域和河道,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。
控制措施:水域造景應用時,可以采用地下硬質材料隔離,控制再力花地下根莖的生長區域。在開放性環境種植,應定期跟蹤和監控,每年春季或秋季,挖除部分再力花的地下根莖,以控制其營養繁殖速度,挖出的根莖應在太陽下暴曬至干死,避免根莖隨淤泥擴散繁殖。在中國華南地區,秋季種子成熟前,可部分摘除以減少種子量。對于傳入水田、藕塘等生產區域的再力花,應及時拔除并清除根莖,暴曬。